砺行聚势铸新绩!国创中心召开2025年度年中总结会

2025/8/1 15:49:24 来源: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半程回望聚势启新,凝心聚力再铸新绩。值此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 作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和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平台,于7月29日召开2025年度年中总结会,全面总结2025年上半年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与项目推进成效,系统规划下半年战略路径,保障年度目标高效达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创中心主任郑海荣,国创中心董事长刘新、国创中心总经理刘恒,以及中心总经办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各运营公司负责人、创新研究院全体研究员(PI)、各部门业务骨干成员、特邀外部嘉宾等近百人参会。

1.jpg

本次会议围绕科研、运营、职能三大板块展开体系化工作梳理。各板块负责人不仅汇报了上半年工作,更重点对标2025年度目标指标完成进度,系统复盘了在目标达成、项目推进、团队建设等维度的亮点成果,并聚焦下半年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的改进举措。

2.jpg

国创中心总经理刘恒总结了中心上半年在技术攻关、科研项目、平台建设等多方面进展。在技术攻关方面,国创中心与国内行业优势企业携手合作,聚焦产业的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共同引领创新发展。上半年在国内首台无损非切片式三维全景病理成像系统研发、骨科手术机器人双目导航系统、镍钛丝和镍钛管加工成型技术、ECMO核心耗材PMP中空纤维膜制备等领域实现突破。科技项目方面,新增获批国家“两重”项目、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等多项部委及省市纵向项目,并联合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开展多项横向合作。成果转化方面,成功孵化4家公司,并积极探索“外部合伙人+PI”等创新模式。资本运作方面,国创致远新设中山、肇庆2支基金,并成功实现首个IPO项目(北芯生命)。平台赋能方面,孵化器平台国创育成成功获批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刘恒表示,下半年将继续精准发力、系统推进,夯实根基、激发动能。他强调,作为国家级平台,国创中心既要承担国家战略任务、构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也要深度融入产业、为市场创造价值,还要建立稳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希望全体同仁强化紧迫感和使命感,共同推动中心健康稳健发展,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展现更大作为。

3.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创中心主任郑海荣总结指出,作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创中心堪称一个特殊的“生命体”,自2020年4月成立这五年来,每一步探索与发展都备受各界关注。他强调,国创中心要坚持“创新引领,构建生态”,坚定初心与梦想,在实践中持续创造价值:一要将技术创新作为国创中心永远的旗帜,始终保持技术敏锐性,以高效资源链接为发展赋能;二要将生态构建作为国创中心的核心能力,持续打造高性能医疗器械全链条创新生态;三要以服务创造价值,充分发挥国创中心平台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服务产业、创造价值。

4.jpg

五载耕耘,硕果满枝

国创中心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切实履行国家科技智库职能,深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积极参与国家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十五五”顶层战略规划工作,承担国家部委技术预测及重点专项动议等关键任务,国创中心持续提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影响力与引领作用。这些战略层面的引领与支撑,也内化为驱动中心自身发展的核心动力,并结出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医疗器械领域唯一深圳首家”、“龙头企业、知名院校发起,院士领衔”、“公司化运作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国产首台ECMO”、“120+纵向项目,20+企业联合实验室”、“五亿设备”、“300+团队,20+PI”、“20+孵化投资国创企业矩阵”、“CRO+CDMO+孵化器+基金+品牌活动”、“高分通过验收”……这十个关键词,正是国创中心自2020年4月由工信部批复成立这五年来,在服务国家战略与驱动自身发展中取得的系列亮眼成绩与里程碑的标志。

5.jpg

创新驱动,人才为先。国创中心五年来持续聚焦前沿技术,实施高标准精准引才策略,组建了一支340人的精锐团队,其中科研骨干近200人。为强化智力支撑,中心与深圳理工大学共建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打造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一流学科支撑平台和产业转化高地。

有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强大的平台载体成为创新的加速器。中心已建成2万平方米综合性支撑服务平台,覆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先进治疗、医用材料与植介入器械、康复与健康信息五大核心领域,拥有超800台/套、总值逾5亿元的先进设备。该平台已向外界开放共享核心设备278台/套,并获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服务覆盖全国近百家企业及科研院所,为医疗器械行业协同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依托平台与人才优势,国创中心紧扣国家使命与产业脉搏,立足临床与产业需求,灵活担当国家专项组织者、企业技术实施者。牵头研制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高频振荡呼吸机等重大产品。通过“企业出题、国创答题”的模式,牵头开展心脑血管植入镍钛材料等十余项“卡脖子”攻关。在技术突破方面,实现高性能医用材料国产替代;攻克医疗器械产品核心零部件,联合上下游优势单位共同研制医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进一步推动上下游产业亟需的拳头产品研发;突破一批前沿与重大创新产品,研制微创介入治疗器械、可穿戴植入器械、超高场磁共振装备、三维智能病理诊断设备等医学诊断装备,研发一批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旗舰产品,实现部分高端医疗装备“领跑”。五年来牵头或参与攻关任务120余项,与20余家领军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累计申请专利268项(发明174项),授权123项,彰显强劲创新实力。

技术突破的最终价值在于转化为产业动能。国创中心高度重视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与产业化进程,已成功孵化培育企业20余家,其中超过80%获得了市场化投资机构的青睐。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成果,通过定向转让有效赋能企业转型;同时,国际首创的“三维非切片病理成像仪器”等源自科研人员的自主项目,正加速驶入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快车道。

为打通从创新构想走向市场成功的全链条,中心倾力构建了要素齐备、垂直融通的产业服务体系。 该体系贯通“临床需求洞察-核心技术研发-科学监管-产业转化-资本融资-市场落地”全流程。三大核心平台协同发力:CDMO平台国创汇康提供高端定制研发与精密制造服务;资本平台国创致远已投资孵化包括安捷明医疗、明准医疗在内的27个高潜力项目,并承担深圳市“20+8”器械成长基金;育成孵化平台国创育成运营7万㎡产业空间,累计孵化企业超50家,全周期赋能创新企业成长。

在此坚实基础上,中心发挥国家级平台引领作用,营造开放协同产业生态。通过打造“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峰会”“行业创新生态洞察评估”等核心品牌项目,推出“医械新洞察直播”等专家访谈活动,主办“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等具有影响力的行业展会,中心汇聚全球资源,促进产业链深度交流与协同创新,有力推动行业生态优化升级。

展望未来,谋划新篇

当前,国创中心正步入下一个关键五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国创中心将培育核心能力,建立稳定商业模式,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作为新阶段的关键命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融入国家高端医疗装备发展蓝图,始终是国创中心的核心使命。

未来,国创中心将继续以“创新”+“服务”双轮驱动机制,锚定核心能力构建这一根本,在技术创新与生态服务中,让创新价值真正向产业转化落脚。同时,既要深耕医疗器械核心领域的优势技术,又要紧跟AI时代大幕开启的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的深度融合实现技术跃迁。最终,以自身发展为支点实现外溢发展,持续强化“国家队”的科技智库职能与战略支撑作用, 辐射带动行业升级与创新生态共进,为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国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