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创中心主任郑海荣院士出席GHWP(中国)学院第四期培训,分享AI时代医械创新与监管新思路
11月18日,以“高质量医疗器械助力全球公众健康”为主题的全球医疗器械法规协调会(中国)学院第四期培训在重庆开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出席开幕式并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精准诊疗技术变革》的专题演讲,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医疗器械的技术演进、产业趋势及监管协同发表前沿见解。

(郑海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和技术发展迅猛。围绕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郑海荣院士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持续突破医疗器械在物理探测、信息处理及临床应用中的传统边界,深刻重塑医疗器械、医学知识乃至整个医疗系统的发展路径。通过数字孪生、AI机器人与脑机接口三大技术驱动,提出未来的医疗器械将不再止步于“探测与呈现”生理信号,而是与AI深度融合,迈向辅助诊断乃至自主决策的新阶段。郑海荣院士进一步阐释了人工智能的演进路径:从依赖算力的“数据智能”,迈向具备环境感知与决策能力的“物理智能”,最终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人机融合的“生物智能”。
郑海荣院士表示,随着AI与医疗器械的深度融合,产业创新节奏加快,监管科学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他呼吁,全球监管机构、科研机构与企业应加强协作,共同构建适应技术发展的审评审批体系与法规标准,在保障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支持前沿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推动医械创新产品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全球医疗器械法规协调会(GHWP)作为推动全球医疗器械监管协同的重要国际组织,始终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和地区监管体系的能力提升、标准互认与贸易合作。本次培训不仅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搭建与国际监管机构对话的桥梁,也为我国参与全球医疗器械监管规则协调与制定贡献了智慧。
未来,国创中心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深化与国际组织、临床机构及产业链各方的合作,构建“需求—研发—转化—监管”全链条协同创新生态,积极参与国际监管协调与技术标准建设,推动中国医疗器械在全球化进程中高质量“走出去”。